8月份,新疆廣匯石油有限公司獲批20萬噸原油非國營貿易進口資質,成為首家擁有原油進口權的民營企業,這表明石油產業鏈上游絕對壟斷的堅冰已漸融化,我國石油體制改革正在提速。
隨著國家對石油行業體制改革的推進,在混合所有制改革啟動之后,原油進口權也再度成為了石油民企的核心議題。全國工商聯石油商會三屆三次會長(擴大)會議于9月19日在北京新聞大廈酒店召開。會議由商會會長、泰地集團董事局主席張躍主持。
對于石油企業來說,有了原油進口資質就相當于有了相對自主的食材來源。在石油行業的壟斷體制下,我國的原油進口幾乎是被“三桶油”等國有企業掌握。即使是有一些進口配額的非國有單位,受排產計劃影響,也無法在市場上自由銷售,最終只能把配額或者進口原油賣給三桶油。
張躍會長指出,在過去的七八年間,石化行業保持了幾乎每年平均9%的增長速度,但今年石油需求量僅僅增長1.5%左右,石油市場產能相對過剩在未來幾年會逐步顯現出來。我國當前石油市場的現狀顯示,民營企業整個市場份額縮小的狀態沒有改變;民營企業在石油市場的生存越來越艱難的狀態也沒有真正改變。
會上,石油民營企業家紛紛提出,希望國家能再向更多的民企放開原油進口渠道,只有真正放開進口權是石化產業發展的突破口。此外,也有與會代表提出,石油行業不僅僅是原油進口權一項問題,油氣勘探和開采方面,民營企業能不能介入也是值得探討的問題。
會議還組織學習了習近平總書記近期重要講話和給福建企業家的回信,總結了商會一個時期來的工作,結合我國當前石油體制改革進程,分析了目前石油行業現狀,討論混合所有制、原油進出口權所面臨的問題等,抓住有利時機,研究和制定商會下一步的工作計劃。
石油商會會長、泰地集團董事局主席張躍(左三)主持會議